目前分類:論壇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謝朝鐘
作曲家海頓
海頓的一生大部分在偏遠的愛斯特哈查宮廷當作曲家,但這樣的環境似乎迫使他實驗並創作出許多真正了不起的作品,包括一百多曲交響樂。
在這一百多首交響曲中,海頓不斷實驗音樂的結構、發展、配器。所有創作出來的作品,立刻就能付諸演出。雖然地位不高,但對一個作曲家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樣的環境更有益成長的呢?
倫敦交響曲集
海頓最後的 12 首都在倫敦創作,因而總稱為「倫敦交響曲」。日不落國的首都倫敦與清貧的愛斯特哈查生活是那麼的不同,那裡有蓬勃發展的商業音樂會;如果作品受歡迎,作曲家可以賺到許多錢。海頓在倫敦真正得到名利雙收。
第 94 號交響曲「驚愕」
驚愕交響曲揉合兩種氣質在同一作品中,炫技的演出與極微妙的音樂語言。像第二樂章那樣單純的主題,居然能演化出那麼豐富的變奏。真可謂「音樂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因為單純,連小朋友都很快就能掌握到音樂的走向;因為出色的技術呈現,使它成為音樂會上的明珠。
驚愕交響曲的綽號來自於第二樂章,在開頭一段極弱的主題呈現後,突然來一個管弦樂總奏的強音和弦。有人說海頓是在開觀眾的玩笑;有人甚至編了一個故事,說倫敦附庸風雅的貴婦聽音樂會常常睡著,海頓要用這樣的強音來嚇醒她們。因此這個交響曲就被稱為「驚愕」交響曲了。
但事實上海頓並不承認這種說法,他說他只為了創新,在精采的第一樂章之後的弱奏用定音鼓敲出另一個高潮。因此,在德國這首交響曲根本被暱稱為「敲鼓交響曲」。
第 101 號交響曲「時鐘」
這個交響曲的別名來自第二樂章時鐘嘀答聲般的八分音符伴奏。也一段長的小調樂段,讓我們在聽飽了時鐘嘀答後換一下口味。第四樂章被譽為海頓所寫過的最好樂章,很像貝多芬一樣的澎湃壯濶。
第 104 號交響曲「倫敦」
這是海頓最後一個交響曲。這也是最典型的海頓,總結海頓所有的交響曲。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赫覺得韋發爾第的作品有極大的重要性,在創作他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時,他遵隨韋發爾弟的三樂章格式,也用類似韋發爾弟處理獨奏的方法,交替獨奏與合奏 (tutti), 在合奏時獨奏樂器也加入第一小提琴演奏。
雖然在專長上巴赫是鍵盤演奏者,但不令人驚訝地,他選擇小提琴為開創協奏曲這種樂種的第一個嘗試。巴赫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根據他兒子 C. P. E. 巴赫說:他「從年輕一直到老,他都用一種清徹、有穿透力的聲音演奏。」巴赫僅存的三首小提琴協奏曲,A 小調、E 小調與 D 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展現他對小提琴之美及能力的瞭解。
A 小調協奏曲是典型的義大利式風格,豐富而有感染力,有自發性、精美的平衡結構。
第一樂章以輪旋曲主題開始,由獨奏與合奏交織而成,在交替進行中變化與發展。雖然是小調,卻少有失望與憂傷的暗示;反到帶給整個樂章優雅與風度。
第二樂章較慵懶且令人回味,獨奏小提琴一直在頑固低音上吟唱。這個樂章在設計上幾乎是即興風格,特別以當時期缺乏的深度表情為特點。
最後樂章是典型的巴赫風格,用舞曲風格的賦格曲式。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序慈


第一樂章
1. 充滿喜悅的春來了,鳥兒們興高彩烈的歡迎它,小溪在和風的微息中,帶著甜蜜的呢喃潺潺流去。忽然晴空被烏雲遮掩,閃電和春雷告知春將到來,但是只要它們一停,小鳥們又重新唱起甜美的歌。
2. 乍聽此曲,你會覺得好像在哪裡聽過?因為它清新、愉快的氣氛常被用來做廣告或卡通的配樂,想想看你會看到什麼呢?耀眼的藍天!剛發新芽的樹!還是剛從洞裡跳出來的野兔?切分音 (SpringRhythm.png  ) 是韋瓦弟很喜歡用的節奏,就好像蹦蹦跳跳的野兔。
3. 在明媚的春光中,由小提琴的裝飾音作出的鳥叫聲,好像數不清的小鳥在清晨唧唧喳喳地迫不及待要將人們喚醒,眾鳥歡唱,多麼喜樂啊!
4. 和風輕輕吹拂,溪水潺潺流過,好像在述說著什麼!
5. 緊接著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忽然間天空被黑雲遮蔽,閃電和雷明正告知「暴風雨即將來到」!大提琴快速擦弦作出的雷聲;和小提琴急速上行作出的閃電,這些都是一閃即過,接下來仍是明媚的春光看眾鳥的歡唱!
第二樂章
1. 在那佈滿美麗花朵的草地上,葉兒與草兒的喃喃細語中,牧羊人睡著了,依偎在牧羊人身旁的,正是他忠實的牧羊犬呢!
2. 原來在獨奏小提琴恬靜優美的旋律下,還有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作出許多小花、小草在顫動著;偶而大提琴還作出牧羊犬的低鳴聲,或許還聽出各種生命微妙的呼吸聲呢!
第三樂章
1. 當春臨大地,仙女和牧羊人隨著風笛愉悅的旋律,在明媚燦爛的陽光下翩然起舞。
2. 你看過風笛嗎?風笛是以前歐洲農人或牧羊人常使用的樂器,它有一個裝空氣的皮囊,連接吹管和兩三支發音管。下方的吹管可以吹出旋律,上方的兩支發音管沒有孔洞,多半被設計成相差五度的固定音。所以只要吹笛人吹一個旋律音,另兩支也必同時發出相差五度的長低音。
3. 在這春天的午後,伴著仙女和牧羊人起舞的,首先就是這個樂器,在跳舞的主旋律下面,中提琴和大提琴正模仿著風笛發出五度的長低音。

第一樂章
1. 在炙熱焰陽的酷曬下,牧羊人和動物們都被曬得昏昏沉沉的,杜鵑卻揚起了牠的聲音,很快的,斑鳩和金絲雀也加入了合唱的行列。
2. 此時清新的鳥唱,實在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你能從聲音辦認出牠們是什麼鳥嗎?
3. 首先出現三度音的咕咕聲是杜鵑,接著出來是聲音較低的斑鳩,然後是很清亮的,也就是我們在春的第一樂章聽過的雀鳥聲。
4. 微風輕柔的吹拂著,但怒吼的北風忽然颳起,牧羊人悲苦低泣,在即將來臨的暴風雨前,為自己的命運而憂心。
5. 第三段描寫風和牧羊人的悲歎。北風預告了恐怖的暴風雨,膽小的羊兒們,會不會因為害怕而盲目的衝撞,彼此踐踏呢!牧羊人內心真是擔心極了。
6.讓我們一起在這曲折柔繞的半音旋律哩,來感受牧羊人的憂心。
第二樂章
1.接下來天氣又會變成什麼樣呢?疲憊的身體暫時得到休憩,閃電和恐怖卻令人驚懼,而蚊繩也惱人地嗡嗡個不停。
2.正如同台灣夏天的午後,西北雨下來之前悶熱難當一般,這階段音樂中的牧羊人就是處在這種情況下,雖想休息一下,卻又被縈繞不休的蚊蠅和斷斷續續的雷聲驚擾的不得安寧。
3.所以,和寧靜旋律同時出現的,還有蚊蠅的嗡嗡聲,此外,這休息的曲調一次又一次的被隆隆的雷聲打斷。如果將這被打斷的四句旋律連起來,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首完整好聽的歌,真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啊!
第三樂章
1.暴怒的雷電劃破長空,冰雹折斷了榖穗,所有的農作物都遭到破壞了,他們的懼怕是何等的大啊!

第一樂章
1.農夫們載歌載舞的歡慶豐收,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濃濃的笑意,酒桶中裝滿了香醇的美酒,一年的辛勞就讓它結束在歡樂後的沉睡吧!
2.這整個樂章主要就是描寫村民們相聚歌唱、跳舞、喝葡萄美酒的歡樂氣氛,跳舞的音樂就是左點、右點、左點、右點、滑滑滑,至於喝酒的樣子就千奇百怪了,聽聽獨奏小提琴的旋律,你是否仿彿看見他們,有的仰起頭猛灌酒,有的醉得走路跌跌撞撞的。
第二樂章
1.歌聲舞影漸漸止息,秋的氣息如此溫柔可人,迎接著村民進入愉快甜蜜的夢鄉。一年的辛勞、一天的興奮歌舞全在此痛快酣暢的沉睡中得到解脫!
2.所有的提琴全部裝上弱音器,而緩緩加入的不協和音,使得周遭像漂浮在不真實的夢哩,充滿神祕的氣息,我們一起來感受吧!
第三樂章
1.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升起,獵人吹起號角,攜著獵槍和狗,追趕著疾速奔逃的獵物。首先獵人踏著興奮的腳步,迎著晨曦走入森林。接著,獨奏小提琴模仿法國號吹起號角,第三次”行進”之後,獵人已走入深山,準備展開狩獵。
2.忽然,一隻獵物往前逃竄,獵人趕緊追過去,獵狗也跟著叫,獵槍也跟著響起,可惜沒打中;第三回合,獵人又跟著獵物的蹤跡往前直追,但什麼也沒找到;最後,槍聲和狗吠發出恐怖的喧鬧聲,奔跑力竭的動物,帶著創傷和驚惶的神情,竭盡全身命的力氣掙扎著想要站起來,雖作了最後的垂死掙扎但終究頹然倒地。於是獵人吹起勝利的號角,踏著勝利的步伐,扛起獵物回家去了。

第一樂章
1.在輕輕飄下的冰雪中顫慄著,冷風無情的吹進牙縫,人們不斷的跺腳取暖,但仍舊冷得直打哆嗦。
2.從低音到高音部,只有弓輕觸弦發出的下雪聲,從上到下只有音的反覆和相疊,而不協和音疊起來的音響,令我們覺得更加寒冷,更加瑟縮。
3.獨奏小提琴表現出”北風呼呼的吹”,人們雖然全身從頭到腳都包得厚厚的,但還是不由自主的跺腳取暖,還是趕緊進屋裡去吧!
第二樂章
1.終於進入屋內了,啊!好溫暖哦!紅紅的火光抒解了被凍僵的身子,孩子們的笑臉更是溫暖了人的心。
2.我們由獨奏小提琴甜美的旋律,可以感受到屋內的溫暖,中提琴綿長的和弦音,更烘托出柔和的氣息,和前一樂章沒有旋律的冷冽是多麼明顯的對比。
3.另一方面,大提琴短促的音,和第一、第二小提琴們急急撥弦音,就好像打在窗戶、屋頂上的雨滴聲,五個聲部用不同的句法分工,表達了內外截然不同的景緻。
第三樂章
1.冬天裡最好玩的莫過於滑雪溜冰了!當寒冬把湖水凍成堅硬的大冰塊時,湖面上突然熱鬧了起來。
2.直到冰破裂之前的這段滑雪音樂中,低音部有一個連續不斷的長音,這可是韋瓦弟用音樂作出來的「冰」,好讓小提琴們在冰上「溜」呢!
3.薄冰上大家小心翼翼的輕步而行,深怕跌跤,~突然一步踩重,滑了一跤,勇敢的起來,再次向前奔跑,直到冰痕累累,快要破碎為止。
4.最後冰破裂了,大家只好回家,但其實心裡還是想出去,所以就待在門邊,傾聽屋外的北風怒號,呼嘯來去。
5.強風從南從北吹襲,彼此之間展開激烈的交戰,同時也帶來屬於冬天的樂趣!

─ 在 2011-08-28 的解說式音樂會上,林序慈將根據上文簡要解說,並現場演奏。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札特的第 25 號交響曲常被稱為莫札特的小 G 小調交響曲,與後來的第 40 號交響曲區別。因為電影阿瑪迪斯的效果 (出現在預告片中的第一首音樂、劇情中重要的部分),人們對這個交響曲與對後面更著名的曲子一樣熟悉。
這個交響曲對莫札特而言也十分重要:由這個交響曲起,莫札特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從少年作曲家進到專業作曲家。
大部分十八世紀交響曲都用大調寫作,使得人們特別注意小調交響曲。海頓有一些著名的小調交響曲 ,包括「哀傷」與「告別」。這是莫札特第一個小調交響曲,之後他也只有作另外的一個。它的構思可能來自海頓第 39 號交響曲,包括不尋常的四枝法國號編制。
由於編制的問題,這次 D 團的演奏用兩部長笛及四部單簧管,音樂也移到 D 小調。這個交響結構簡單、清晰,極富戲劇性。例如開頭就用急促、重複、切分的音符,在當時真是另人耳目一新。華麗的管弦樂已能使他列入當世最優秀的交響曲作曲家。弦樂無論作主旋律或背景和聲都極出色,而管樂也擉脫早期陪襯的地位,例如第三樂章中間段三重奏純粹是管樂重奏,像他的管樂嬉遊曲的風格。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瑞里 (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常被譽為「現代小提琴技術的創建者」、「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小提家」、與「大協奏曲之父」。我們可以說:柯瑞里作為小提琴的著名程度,一如 19 世紀的帕格尼尼。但柯瑞里並不像現代所謂的技術大師,以技巧取勝,相反地他是以小提琴來歌唱著名於當世。此外,柯瑞里也是組織起小提琴技術的第一人。
柯瑞里作為小提琴家與作曲家是一樣著名。年輕的韓德爾到義大利,還特別去拜訪偉大的柯瑞里。但柯瑞里的作曲產出是比較少的。他所有的創作就只有六套作品,在大協奏曲作品六柯瑞里達到他的創作高峰,並讓他對音樂的貢獻達到高潮。
雖然柯瑞里不是大協奏曲形式的發明者,但卻是他證明這個形式的潛力,讓它流行起來,並為它作出最早的偉大作品。經過他的努力,讓它與古典時期的交響曲站在相同的顯著地位。若沒有柯瑞里的成功模式,就不可能有維瓦弟、韓德爾、巴赫在大協奏曲上對我們的貢獻。
大協奏曲是建立在兩種對比樂器組合的原則。在柯瑞里的作品中,小的組合包括兩枝小提琴和一枝大提琴,而大的組合是弦樂團。那時期所有音樂的力度記號都依照梯田式的原則;人們還不知道漸強、漸弱。強、弱之間與大、小組合之間的對比,構成音樂的音色與力度變化。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作品六作得最用勁與投入。縱然他不讓這套作品在生前出版,它們還是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幾首。這套作品的創作的年代不能確定,因為柯瑞里花了一生之間的許多年寫作並改寫它們,從二十來歲就開始。
柯瑞里作為教師也十分出色。他的學生中不但有 Geminiani, 還有維瓦弟。維瓦弟後來成為柯瑞里大協奏曲的繼承者,他也大大地影響了巴赫的音樂。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德爾的大協奏曲共有作品三的 6 首及作品六的 12 首。
韓德爾的作品六共有 12 曲大協奏曲,他在六週內就完成這十二首作曲。
韓德爾作曲的方式最接近一代以前的柯瑞里,用快慢速度的交替,並用兩枝小提琴與一枝大提琴的重奏,對抗弦樂合奏。
每個協奏曲都有許多細微變化和最高程度的靈感,且全部都能表現韓德爾的天才。
這次演出的是作曲 12 中的第 1, 2, 4 首。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莎曼》是舒伯特於 1823 年受劇作謝濟夫人委託,為其戲劇《塞普路斯公主羅莎曼》所作的劇樂。
因為劇作家在演出前才要求舒伯特作曲,據說他以五天的時間就完成這個作品。
由於這個戲劇本身並不出色,在首演後就無人問津,甚至連劇本都佚失了。
還好音樂的部分能在演出三個月後出版,出版的樂譜包括:序曲
幕間樂一,據信本來是為未完成交響曲的最後樂章而作。
舞蹈一
幕間樂二
浪漫曲
鬼靈合唱 (男聲合唱)
幕間樂三,最常演出的一段。主題也出現在舒伯特的「羅莎曼」弦樂四重奏 (D 804) 和 Bb 調第三號鋼琴即興曲 (D 935).
牧羊人的旋律
牧羊人合唱
牧羊人合唱
舞蹈音樂二
舞蹈音樂
第一舞蹈樂
第一舞蹈樂事實是兩段音樂。第一段是 B 小調 (allegro moderato), 用第一幕間樂開始主題的修改版開始。一個橋段引導出 G 大調的抒情樂段。
第二舞蹈樂
這是輕快而優雅的樂章,也是羅莎曼劇樂中最常被演奏的一段。前後段用明快的 2/2 拍節奏,中段用較複雜的三連音節奏。弦樂合奏版本
我們弦樂 C 團經常演出羅沙曼序曲、幕間樂與舞蹈樂,演出的都是謝朝鐘改編的弦樂合奏版本。這個版本用了三部小提琴及中提琴、大提琴,把管弦樂濃縮成弦樂。
為了容許管樂的聲部 (尤其是高音管樂器),整個音樂都必須移調。第二舞蹈音樂的第一段移到 E 小調,第二段移到 C 大調。 第二舞蹈音樂移到 D 大調,中間段用 G 大調。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朝鐘
普賽爾的音樂風格
普賽爾在皇家合唱團的指揮 Humphrey 曾被英國國王送去法國隨呂利學習,因而引入義大利─法國風格的音樂。普賽爾受到很大的影響。例如他的樂團編制及創作模式,就像呂利一樣只寫下四聲部或五聲部結構,不指定樂器。他在歌劇中用了大量的舞曲 (尤其是 Passacaglia), 更是像呂利。但是普賽爾的音樂仍然保有英國式的直率,但他的大合唱風格影響後來的韓德爾至鉅。
英語屬於條頓語系,以重音來劃分節律,不像拉丁語系 (拉丁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語等) 用音節的長短來劃分節律。雖然他的音樂用法式強烈而清晰的和聲,但他也利用英語精美而敏感的節奏與重音來創作。他是一個配詞專家,他能用樂句結構強調強調重要的字,並精確地置放重音,建立了專屬英語的節律,並樹立了英語聲樂創作的典範。
皇家合唱團很喜歡 3/2 拍的慢樂章,普賽爾更是更是特別鍾愛。因為聲樂不需要太快的節奏,他的音樂通常比較慢。
普賽爾選擇調性的一貫性十分有名。他慣常用 G 小調代表死亡,F 小調代表驚恐、女巫等,F 大調和 Bb 大調描述田園場景,這些都是其他作曲家也常用的。他又特別用 C 小調描寫憂鬱、嚴肅、神秘和敬畏感;而 E 小調可以說是他的「仇恨之調」。
普賽爾歌劇的風格
普賽爾寫作的歌劇被稱為「半歌劇」(semi-opera), 主要演員不唱,倒是用口白來進行劇情。歌曲由其他演員對主角們唱。他只作了一個從頭唱到尾的真正歌劇 ─ 黛多與安尼亞斯。
他的歌劇一般來說戲劇性不夠強、舞台、舞蹈效果都不如呂利;但他的歌劇的長處在音樂,尤其是簡潔清晰的樂句結構,更使得他的音樂適合青少年演奏或演唱。
普賽爾的歌劇《精靈王后》
他普賽爾短暫的一生 (35 歲) 中,《精靈王后》是最後的歌劇作品,其中包含他最精緻的一些音樂。在其中我們可以聽到義大利、法國的影響,也可以聽到辛辣的英國巴洛克對位。許多音樂與歌曲都跳脫歌劇的框架,獨立成為演奏、演唱曲。
普賽爾設計了這個豐盛的作品來配合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結果這個「歌劇」事實上只是一系列的假面劇。因為音樂或多或少是獨立自主的,故而在歷史上每一景都可以獨立演出,就像平劇的一齣一般。
管弦樂團編制包括兩枝木笛、兩枝雙簧管、兩枝小號、古定音鼓、弦樂團與大鍵琴。在這次的演奏中,我們的 B 團只用弦樂四部來演奏。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朝鐘

呂利的歌劇風格
呂利 (法文 Jean-Baptiste Lully) 原是義大利人,名叫盧利 (Giovanni Battista Lulli). 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中作曲和指揮,是路易十四的宮廷樂長。他控制了當時的法國音樂生活,開創了法國歌劇,發展了大經文歌和法國序曲,對當時的歐洲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普賽爾、韓德爾、巴赫、拉莫等作曲家。
呂利音樂的特點
呂利的音樂體現了一項美學價值觀,那就是「大樂必易」。他最成功的作品常常是舞曲,尤其是歌劇中的 Pasacaglia 與 Chaconne 等低音變奏曲。這一點影響英國的普賽爾至鉅。
呂利的歌劇的題材都不是平民風格的寫實主義故事;大多取於希臘神話,以表現愛情和奇遇為主,反映了路易十四君權至上的精神。除了與 Quinault 合作開發抒情悲劇之外,又與莫里哀合作開發喜劇芭蕾,最後竟然能說服「太陽王」路易十四「獨尊呂術」,限制其他作曲家、戲劇家、舞蹈家的發展。
他的歌劇除了角色多,還一定有合唱團 ─ 這一點與希臘悲劇一樣。呂利的音樂多是五聲部的結構,不限定使用的樂器。呂利的樂團編制並不固定,常常用弦樂團、大鍵琴,加上一些管樂器 (古雙簧管、木製的小號、伸縮號等),打擊樂器大約只有古定音鼓。但這也夠他發揮了。
呂利與芭蕾舞
為了展示路易王朝宮廷的豪氣,呂利的歌劇一定有大型的芭蕾舞表演。呂利不但演奏提琴、指揮樂團也指導芭蕾舞,他的音樂與舞蹈音樂常有密不分的關係。尤其提琴的弓法更是直接來自芭蕾舞的舞步。在演奏與聆聽呂利的音樂時我們必須記得他的音樂都是可以用來跳舞,而他的提琴弓法事實上也是在琴上跳芭蕾舞。
呂利的歌劇《阿蜜德》
《阿蜜德》歌劇腳本由 Philippe Quinault 根據 Torquato Tasso 的 La Gerusalemme liberata (耶路撒冷之解放) 創作。評論家在 18 世紀看待《阿蜜德》是呂利的傑作。不同於大多他的歌劇,阿蜜德 集中在人物心理的發展 ─ 不是雷諾在魔法破解時,在愛和義務之間的衝突,而是阿蜜德一再設法得到愛,不成功後又選擇復仇,但到最後兩者盡失的掙扎。作品是以呂利發明的抒情悲劇形式和 Quinault 的風格創作。
歷史
大約在蒙台成爾弟 (Monteverdi) 的《奧菲歐》(Orfeo, 1600 年首演) 之後的八十年,呂利與他的長期合作者、編劇 Quinault 創作了《阿蜜德》. 他們一直在一起開發抒情悲劇 (tragédie en musique 或 tragédie lyrique), 這結合了法國古典劇戲與芭蕾、法國歌曲和唱唸,成為一種新形式的歌劇。《阿蜜德》是呂利最後的作品之一,因此在風格上已極成熟。
劇情概要
時代場景設定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女巫阿蜜德和基督徒騎士雷諾的愛情小說。在與基督徒烈士的戰爭,阿蜜德用她不可思議的魔咒誘捕與她敵對的雷諾。但在她舉起匕首要殺害他之時,她發現自己已愛上他。她施咒語使他愛上她,但她不能承受雷諾愛他只是因為魔咒。她要求仇恨女神讓她再回復到仇恨雷諾,但她自己又作不到,女神於是詛咒她會永遠愛雷諾。這時雷諾的戰士找到了他,並且打破她的魔咒。雷諾因而能逃離阿蜜德,而讓她徒留绝望。
分析
我們這次演出的選曲有五首:
1. Prologue 前奏
用呂利所謂的「國王進行曲」節奏 (複附點節奏) 開始,之後數度變化拍子與速度。
2. Rondeau 迴旋曲
很簡單的三拍子樂曲,用在合唱及芭蕾舞都很有效果。
3. Sarabande 沙拉邦舞曲
五小節 (不同於一般的四小節或八小節) 的低音主題不斷重複,高音一直作變化。
4. Gavotte 嘉禾舞曲
簡短的舞蹈片段音樂,4/4 拍。
5. Canarie 卡那利舞曲
6/8 拍快速節奏的舞曲。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沙利耶里讀著 18 歲莫札特 A 大調交響曲的總譜,純潔無瑕的音樂在腦中浮現。...... 沙利耶里既震驚又嫉妒莫札特的天才......。這是電影《阿瑪迪斯》的一個場景。
莫札特追隨 C. P. E. 巴赫 (老巴赫的第三個兒子) 的室內交響樂風格寫了這首只用弦樂與單簧管、法國號的交響曲,沒有長笛、單簧管、低音管,也沒有定音鼓。用這麼小的編制,莫札特卻能作出這麼鮮明而富戲劇性的交響曲。
Stanley Sadie 論這個交響曲:「是一個里程碑 ...... 個人化的音色,更特別的是結合親暱、室內樂風格與熱情、脈動的情調上。」
第一樂章是陽光燦爛的 A 大調,簡潔明快。第一主題用一個建構在弦樂安靜和聲上的下行八度開始,然後逐漸展開,用它建構起整個音網,既簡單、又複雜,最後並能達到最光輝的效果。
第二主題像是歌劇中的二重唱,第一、第二小提琴用對話風格唱出,好似歌劇中男女主角的對唱,時而穿插一個丑角作一些詼諧的動作。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札特與鋼琴奏鳴曲
莫札特最初以鋼琴演奏神童著稱,到了青春期他又成功地轉變為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歌劇為大宗,而交響曲最多;但鋼琴奏鳴曲始終是後世音樂家最重要的曲目。
莫札特的作品結構單純、織度透明;鋼琴作品尤其像是信手拈來的音樂。
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技術上雖然不難,但要表達他那珠玉般的音符和晶瑩剔透的音色,可是非常大的挑戰。
莫札特鋼琴奏鳴曲 K. 310
阿海聽了雨宮的彈奏之後,跑到學校的練習室對著空氣彈奏 K. 310, 阿字野老師剛好也來學校,便實際的彈了 K. 310 給阿海聽 ..... 這是日本動畫《琴之森》的一個場景。在劇中我們聽到阿希肯納吉精湛的鋼琴演奏。
這首奏鳴曲據信是在莫札特母親去世時所創作,因而流露感傷的情調。不過也有研究者指出他當時正創作許多小調的歌劇音樂,因而整個腦子充滿著小調音響,遂創作出與先前快樂、明朗的大調有別的小調奏鳴曲。
在創作這首奏鳴曲前,莫札特剛訪問過管弦樂之都曼漢,曼漢技巧無可避免地影響他的創作。雖然只為一台鍵盤樂器而作,但似乎需要許多樂器才能達成莫札特的理想。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他是為雙層的大鍵琴還是古鋼琴而作,但用前者演奏似乎更能達成莫札特的需要,尤其是附有音栓而能變化音色的大鍵琴。宋允鵬教授的大鍵琴正是這樣的樂器。
第一樂章 Allegro maestoso
這是一個悲劇英雄式的樂章,在莫札特的作品中並不多見。沉重、附點節奏的第一主題用塊狀的左手和弦伴奏,一反莫札特常用的阿爾貝提低音。第二主題用了許多 16 分音符音型,流動如水、輕似羽毛。
第二樂章 Andante cantabile con espressione
在此莫札特用一個很軟的調性 (F 大調) 創作一個很歌唱的樂章。音樂的厚度和變化幾乎與貝多芬相仿,而其音樂的裝飾則更為纖細可愛。
第三樂章 Presto
在經過恬靜的緬懷之後,又回到不安的小調音樂。這個樂章有一股類似舒伯特〈魔王〉中憤世嫉俗的氣質。莫札特好像要用迴旋曲式,來表現變幻無常的人生只是一次一次的輪迴。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朝鐘
莫札特與古鋼琴
鋼琴的製造始於十八世紦的維也納。當時的鋼琴是木框結構,每個音只有兩條絃,不同於現代鋼琴的三條。那時的鋼琴音色較為空靈,聲音也比較短促;而音域也只有五個八度 (現代鋼琴有 7¼ 個八度)。今日我們用現代鋼琴演奏莫札特的音樂,也須要彈得較輕柔,裝飾音也須要較短促,才符合他真正的風格表現。
用大鍵琴彈奏莫札特的鋼琴曲
大鍵琴 (即羽管鍵琴,harpsichord) 也是木框製造,它的發聲原理是用羽毛的翎管去撥銅絃,產生有點類似古典吉他的音響。因為絃的張力不大,故而和聲效果比鋼琴好。因為大鍵琴的絃很細,故而音量微細,不如用琴槌敲打鋼絃的鋼琴之宏亮。但由於其雙層鍵盤結構還是可以變換音量的大小。而大鍵琴具有的音栓可以變化琴絃的共鳴,像管風琴一樣地控制音色變化,此則是鋼琴所不及。
莫札特從大鍵琴開始彈,到了 21 歲才在慕尼黑彈到古鋼琴,但仍一直彈大鍵琴到逝世 (35 歲) 為止。用大鍵琴彈奏莫札特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是還原莫札特的原始構想,讓我們聽到比較接近他想像中的音響。
莫札特第九號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第九號鋼琴協奏曲寫於 1777 年,那年他剛好 21 歲,因而可以推論他是為大鍵琴寫的協奏曲。
這首協奏曲是莫札特創作生涯的一個突破。之前的八首鍵盤協奏曲,無論在創造性與規模上都無法與這一首相提並論。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它之後的八首,也無法與這一首相較。
鋼琴家、評論家 Charles Rosen 認為它是「最無可爭議的古典風格名作」。Alfred Brendel 稱它為「世界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堂弟音樂學家 Alfred Einstein 更給它加上「莫札特的英雄交響曲」封號。是的,第一樂章的莊重、第二樂章的哀愁、第三樂章的華麗,有如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第一樂章的莊嚴、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的悲傷、第四樂章終曲的華麗。
第一樂章 快板
這個樂章是格律嚴謹的古典奏鳴曲式,但優美的主題、過門尾聲一如莫札特歌劇中的詠嘆調,一點也不像嚴守格律的創作。獨奏聲部用簡短的唱唸式旋律回應管弦樂,也是其他作品中少見的。這也就是羅森最推崇莫札特的原因:簡潔、優美,很有表現力卻一點也不做作。
第二樂章 行板
這個樂章像是歌劇的情景音樂,可能是受到葛魯克歌劇的啟發。音樂帶著淺淺的憂傷,像是描述歌劇中的女英雄。大概就是這個樂章讓愛因斯坦想起貝多芬的《英雄》吧。第一主題第一、第二小提琴用相差一拍的時距作卡農,造成一種餘音縈繞的效果。第二主題像他的鋼琴奏鳴曲,鋼琴旋律主導著音樂的進行。
第三樂章 急板─小步舞曲─急板
莫札特在急板樂章中加入一段優雅高尚小步舞曲,與歡愉的急板音樂作對比,不能不說是神來之筆。尤其其中一段如夢似幻的鋼琴琶音加上空靈的弦樂伴奏,甚至有印象派音樂的感覺。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朝鐘

巴赫與楔鎚鍵琴
巴赫在音律上最重要的貢獻,是用楔槌鍵琴創作兩冊十二平均律曲集。原來的鍵琴用五度生律調音。在這種音律下,C# 不等於 Db, D# 不等於 Eb, ...... 因而當時的鍵琴只能彈少數的調,情況與中國樂器一樣。
音樂理論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許多方案。最早提出把一個八度音限制在十二個平均音程的是明朝的朱載堉 (西元 1584 年), 但他對歐洲沒有影響。歐洲要到 1691 年才由魏克邁斯特發明十二平均律。巴哈為了證明平均律的可行性及藝術性才創作了這兩個曲集。結果證明平均律在鍵盤上是可接受的,而這兩個曲集也成為鍵盤樂器的「舊約聖經」。
巴赫與羽管鍵琴
今日我們所說的大鍵琴即是羽管鍵琴。大鍵琴也是木框製造,它的發聲原理是用羽毛的翎管去撥銅絃,產生有點類似古典吉他的音響。因為絃的張力不大,故而和聲效果比鋼琴好。這也是巴洛克時代用大鍵琴給數字低音配和聲的緣故。巴哈除了在所有的合奏音樂中用大鍵琴作伴奏之外,也喜愛為它寫作協奏曲。
巴赫的大鍵琴協奏曲
巴哈也為大鍵琴寫作了 14 首協奏曲,其中有一些是從他所作別類樂器的協奏曲改寫而來。但許多原樂器的樂譜都已佚失,只保留了大鍵琴的版本,可見巴赫對於大鍵琴協奏曲的鍾愛。這些大鍵琴協奏曲,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鍵盤協奏曲之一,因為甚至可以說是鋼琴協奏曲的前身。從他到他兒子們對鍵盤協奏曲的重視,才有影響接下來莫札特等古典樂派對鋼琴協奏曲的發展,至今成為最受歡迎的樂器協奏曲之一。
巴赫之所以會動筆寫這些協奏曲,是因為他在 1729 左右起,擔任萊比錫 (Leipzig) 音樂協會 Collegium Musicum 的會長。在這裡他在創作上沒有任何壓力,可以自由地去實驗新的音樂形式。因而他決定探索鍵盤協奏曲這個未被踏過的領域,將原有寫過的器樂協奏曲,改編為大鍵琴協奏曲。
巴赫第一號大鍵琴協奏曲
第一號大鍵琴協奏曲據信是根據已佚失的 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改來,而這首協奏曲也被他改編在清唱劇中的管風琴協奏曲。這首 D 小調協奏曲,算是巴赫的大鍵琴協奏曲裡規模最大的一首。原來的小提琴音型變成華彩的大鍵琴音樂,相當具有挑戰性。擔任協奏的弦樂團用相當複音的風格來伴隨大鍵琴,有時候甚至十分獨立。
第一樂章 快板
主題是齊奏的旋律,個性十分鮮明。大鍵琴的技術性音型為往後的同類協奏曲、以及日後的所有鍵盤協奏曲奠定基礎。弦樂不但伴奏大鍵琴有時也以競奏的風格與大鍵琴對抗。高、低音部也常獨立地以卡農方式進行,甚至兩部小提琴也常作對答式的回應。
第二樂章 慢板
整個樂章建立在低音緩慢的音型上,大鍵琴的左手幾乎完全與數字低音一致。右手部分常有幻想曲風的音型變奏,充分展現大鍵琴纖細的性格。
第三樂章 快板
典型的巴洛克快板樂章。樂團大致重疊大鍵琴的音樂,間或作一些織度的變化,在少數的聲部中變換配器。整個樂團有時也與大鍵琴作對話。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hos Music, 2010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thos Music, 2010

主動放鬆活動會增加心跳和呼吸。它也會加強較高的神經功能並激活刺激接受器。(Szende & Nemessuri 1971:189) 它更能減少肌肉痙攣和疲勞,並改進血流。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thos Music, 2010


身體的生理狀態影響音樂的成功,且由四個支柱構成: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Ethos Music, 2001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thos Music, 2010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優質樂團,2010


弦樂團體課教師所需有的訓練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hos Music, 2010

Ethos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